二、「茶桌也發*納涼」

*發:音pa

昭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幕起

 

昭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十四、幕未下

 幕未下。

昭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往事歷歷。

 「殘山賸水莫回頭,淚痕休灑分離處。」

昭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回家的路,抽籤巷原本美麗,歲月蝕刻的紅磚鋪面,已經鋪上柏油。

 打從趴在在蘭也背上就非常熟悉的街道,竟如斯曲折,猶似一道道關津。

昭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十三、偶然的必然

 

昭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佇靈」整整「七七」四十九天,按規矩,每七天一次「做旬」。「做旬」時,借用鄰居前廳,請道長佈置法壇、頌經,每回至少兩、三個鐘頭,一直做滿七旬,同時「做尾日」。

 「做尾日」那天下午,「師公」在康樂臺空地「弄鐃」。「弄鐃」就像特技雜耍似的,相當精彩。「弄鐃」之後拆除靈堂,靈堂上的一些人偶、糊紙等,能拆的、可以燃燒的,都拿到康樂臺,和「庫錢」一併火化。接著,女人家先行回家換上稍華麗的衣服,並戴上金飾「入茨」後才焚燒「紙厝」。「潔淨」之後,到鄰近的關帝港、媽祖宮、關帝廟、天公廟四間廟宇拜拜,「行圓」,喪事終於告一段落。

昭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安葬在竹溪漫流、切割,丘陵起伏,頗有山水之勝的南山。南山是肇始於四百年前的墓葬區,不無可能積「疊」超過十萬門墳墓。

 傳說南山的風水絕佳,有「絲線吊銅鐘」、「雙龍搶珠」等名穴,因此才會有多門明代的古墓葬在那裡,像可能是已知漢人在臺灣最早的墳墓──曾振暘墓,以及藩府二鄭公子墓、蕃府曾蔡二姬墓。清代,像馬兵營連雅堂幾代祖先葬在南山火葬場鄰近。近代,許許多多府城名人,包括長老教會的侯家、高家先祖,也都安息在南山當然還有非常多的街坊舊識,喜歡熱鬧的阿好姨也,身後依然貴客滿堂。

昭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葬儀堂位於臺南臺地鄰臺江的邊坡上,往葬儀堂斜上的小路附近,一片荒地,雜生林木,鄰近並無住家,葬儀堂往南有一區日本人的墓地。

 上葬儀堂的小路,兩旁有許多男男女女手捧盤子,盤子上放著尤魚、糕、餅等食品,蹲在路旁,原來是「路祭」,等著拿紅包,他K叫友也,每人二十塊錢打發。

昭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清晨開始到遷棺之後,蘭也和阿淑也兩人,一路上逕自抽搐。富商眼看會哭出問題,卻礙於場合、面子,不好當街制止,到了小西腳,利用部份陣頭留在「松也腳」不繼續向前行,隊伍分散、重整,稍停頓的時候,厲聲斥責,兩人才稍止歇。

 阿好姨也和道上兄弟深交近四十年,公園也公也,有情有義,不但顧及自家大姊頭也的面子,尤其是他K的人脈,或許也是顯現公園也在道上份量的心理,縱貫線上有多位大哥專程搭火車前來公祭。大哥們前一天深夜到了台南之後並沒有像往常的宵夜、酒宴,當然更沒有狂歡。在石舂臼簡單吃了碗白飯配羊肉湯之後,他K就近安排住宿在帆寮的旅社,方便一大早走到對街的關帝港。

昭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