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停意麵擔的那一帶修水溝,動工才幾天就挖出幾十個灰色泛著淡青,近似圓錐形小罐子。茶桌的先也有說是「宋硐」,理由是釉色、胎的質地神似宋代之物,文史學者已這麼稱呼。有說是鄭成功部隊帶來的「火藥罐」,還有說日據時期就名諸「安平壺」,因為最早在安平出土,就以安平命名。比較一致的說法是,從大陸隨船來到府城後,裡頭的東西取出後,罐子隨手丟棄在船隻停泊的港汊,那一帶恰是關帝港舊址,契合歷史地理。

 宋硐一出土,茶桌的先也一個十塊、二十塊錢,出土一個就買一個。不久,工人知道是好東西,價格直漲,從五、六十,一直到一百、兩百,當時基層公教人員的薪水可不到一千元。只要賣方開價,總會成交。漸漸,工人變得「內行」,竟然依品相、數量多寡論價。例如,薄胎比厚胎值錢,個頭越小越寶貝。有一種罐口上緣有釉的,先也稱為「幺口也」,因進窑時,擺放在層層疊起瓷罐的最上頭,所以口部上方的釉料才能夠完整留存。數量少,價錢較高。最稀有的是,「腹部」的釉裡頭,或罐底書寫幾個深藍色文字,只有少數幾個,價錢,再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昭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