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南市赤嵌文化園區改造工程」案,最大的爭議是位在成功國小校園裡的地下停車場。

 一則為了消弭爭議,再則滿足緊鄰赤嵌樓建地下停車場工程的堅持,筆者建議:「停車場南移」到赤嵌樓庭園和東側停車場。

 「臺南市赤嵌文化園區改造工程」所牽動者,主要是基地北半部的成功國小,前市長施治明任內重建的校舍必須再重建。地下停車場基地,即成功國小所在地就是清代臺灣縣署遺址,還有史前黑陶文化層,一旦建地下停車場,清代和史前遺址勢必拭去。

 提出「臺南市赤嵌文化園區改造工程」案之前,早在去年一月已先行拋出「在成功國小校地開挖地下停車場,成功國小校舍集中於北側重建,並興建地下停車場,南、東側空間與赤嵌樓共用」的議題,著眼於「地下停車場」。

 當時,文化局的說辭是,「空間整體縫合,除赤嵌樓圍牆改為穿透性,包括徒步區、道路、附近建物高度等,都列入整體考量。邀請視覺團隊加入,包括附近的招牌立面,老建物的外觀等,都提供經費處理。結合附近的新美街,一併納入歷史街區」。顯然以「環境改造」來包裝「地下停車場」。

 為了方便工程進行,乃至合理化,「臺南市赤嵌文化園區改造工程」案獲得第一名的「孫全文及軸組聯合建築師事務所」,領銜的孫全文教授去年初就點出,赤嵌樓北邊是水塘。此說,不知何所本?事實,荷據時期赤嵌樓西邊不遠處是臺江內海,北邊有土丘,清代是臺灣縣署所在地。到底是水塘、土丘,抑或縣署,甚至是否有史前遺址,史實昭昭,但,對於建地下停車場已有定見的文化局和得標廠商而言,這些「文化層」,應該都無關緊要。

 在成功國小校地建地下停車場,仰察上意的學校不但「樂於配合」,且曾經提出,不要運動場或和其他學校共用運動場,甚至舉出,類似古代書院,不必設運動場。對於如此「教育工作者」,姓名都不值得提。

 「地下停車場」的議題拋出後,反對聲浪大,今年中,以「臺南市赤嵌文化園區改造工程」包裝,並擴大範圍,但,全案的標的還是位在成功國小校區的地下停車場。

 得標廠商的說帖是:赤嵌樓興建之初,「坐東朝西,面向海洋,有連結世界之意」。事實上,赤嵌樓的坐向從來沒有改變過,赤嵌樓一直是坐東朝西。「坐東朝西,面向海洋,有連結世界之意」,如果這是真理,自古已然,竟然也可以是廠商的創意?其實,只要公部門、廠商不折騰,赤嵌樓一直是赤嵌樓。

 至於開放空間,也不是啥學問。蓋圍牆的是官方,以拆圍牆為無上尊榮的也是官方。牆,圍不圍,拆不拆,乃至定調「封閉」或「開放」,但憑官方一句話,並不是啥偉大的構思,和創意一點都沾不上邊。

 還有「赤嵌樓可融入天際線」,這不知是那一國話?甚麼時候赤嵌樓不曾融入天際線。至多移植官方種植的椰子樹,剩一棵,自然有不一樣的「天際線」,再簡單不過了。

 至於「用最大彈性去保護未來遺構的挖掘與再利用」,聽聽就好,不必當真,以免以後內心有更大的創傷。

 還有,「園區將有下沈廣場及二樓景觀台,民眾可觀賞赤嵌文化園區、武廟、赤嵌街、成功館的不同角度」。

 對於「二樓景觀台」的構想,筆者不願出惡言,請問,「二樓」的「景觀台」,尤其那個位置,可以看到啥?相較之下,赤嵌樓才是最好的景觀臺。何況,只要到過赤嵌樓的都知道,當下,四周都是樓房,不知「二樓景觀台」有啥功能?

 「下沈廣場」準備要放九隻大石龜,筆者近二、三十年來一直主張,另行興建室內碑林,以保存、展示這些大石龜和其他石碑。這些大石龜和赤嵌樓毫無連結,為甚麼一定要下沈廣場置放石龜?

 孫全文及軸組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的「赤嵌署光」,許多構想,令筆者驚豔不已,其中最精彩的恰是「下沈廣場」說,竟點出本案的轉折。筆者恍然大悟,原來,赤嵌樓南側是可以開挖的,然則,以目前的庭園加上康樂臺前的停車場,基地面積應不下五千平方公尺,興建文化局口中的「兩百五十席」地下停車場,另加「下沈廣場」,五千平方公尺,太寬敞了。

 地下停車場南移,成功國小不必改建,更避開遺址的爭議,確實可行。

 謹建言相交二十餘年,且有革命感情的老友賴醫師,能夠提出睿智的宣示。

 

 

arrow
arrow

    昭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