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洗相片」是即將走入歷史的行業,曾根據一位業界好友的資訊描述市場景況。十四年前舊稿,仍有可讀性。
▲由於大環境的景氣持續低迷、沖印市場早已飽和,加上數位相機和電腦輸出日漸普及,導致傳統彩色沖印業,即「洗相」,快速凋零。主觀條件已非常不堪,客觀情勢更難為。今年春末的SARS風暴,國內外旅遊幾乎停擺,沖印店的大客源幾近於「零」。
沖印店的黃金時期,在六、七年前達到巔峰。當時,競爭少、生意好,加上店裡的員工多屬「臨時人員」,人工便宜,獲利高,臺南市沖印店,三、四年前曾衝到百家之譜。
隨著大環境急遽惡化,近三、四年才開張的,多難以維持。臺南市的沖印店,目前降到七十家之譜。不少「老店」看在現金生意,尤其景氣不好的當下,「加減賺」,勉強維持。
由於數位科技進步太快,不只相機更新,沖印設備也跟著配合更換,這更是沖印店的「生死門」。像近兩年,富士就推出六種不同機種,一套設備起碼四、五百萬。價格高不打緊,決定購置的當下,也是落伍的同義詞。對科技發展越了解者,越趨保守。
生產設備花費大,生命週期太短,投資還沒回收,新機種又出來了,更「慘」的是,因「數位化」,市場極度萎縮。許多玩數位相機的,流覽、取樂罷了,至多儲存在電腦裡,娛樂取向高於以往保存相片的傳統。既然玩玩罷了,就不一定要「洗」出來,即使要「印」,印表機不也可以將就將就。
數位化的洪流,不但不可能回頭,且速度越來越快,勢將「淹沒市場」。列印技術提高,印表機週邊設備的價格降低,在家裡就可以自行處理高品質的影像,加上高畫質的畫面可以更安全地儲存在網路,如此情況下,何必送「沖印店」?
如此消費市場,反映在沖印店的生意,去年是前年的三分之二。今年上半年因SARS的影響,僅約去年的五成。後SARS,暑假期間,即使稍回升,但並不明顯。
沖印市場已經萎縮,此時,「7─11」竟投入市場,傳統市場的窄門更狹窄。將來的發展,富士、柯達、柯尼卡、愛克發等廠商不無可能走二、三十年前的「老路」,在台灣北、中、南各設一區域型的沖印站,由業務員收件的模式。
相片沖印業的明天,暗淡、難行。(2003.10.03.)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