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公園鳥瞰,圓環左側有美寶樓酒家。 (吳昭明攝於民國八十四年)
臺南府城城區,從荷據、明鄭一直到清末,約三百年間是臺灣的政經中樞。如此核心區,當然具備航運機能,清中葉有五條港的碼頭區,今水仙宮、小公園一帶,乃衍生許多「風花雪月」。日據時期雖然在城區南郊的新町另闢特種行業區,不過一直到光復後,乃至民國五、六○年代以前,早年的風月場所依然一片榮景。
光復後,通稱酒家為菜店,臺語稱「酒家女」為「菜店庶婦」。酒家的酒家女只陪酒,客人嘴巴吃吃豆腐罷了。如果「兩情相悅」,進一步「交易」,得帶出場。至於特種酒家,不但陪酒,還兼性交易。
當年比較有名的酒家有:新町的高賓、松金樓、真花園。民生路、永福路口的第一酒家。民權路上,永福路、忠義路間的百樂門,以及中正路的招仙閣等等。還有像延平戲院方圓一、兩百公尺,有美樂軒、萬里紅、南國、嘉樂、國際,及保西宮後面,阿春也經營的地下酒家。小公園有寶美樓、白樂天等酒家。老台南大概都知道寶美樓,堂皇的建築聳立在小公園圓環南側,目前外觀被裝潢和廣告包裹。
根據前臺南市議員侯書議的說法,上酒家,客人主要目的在找女人,助興主要是飲酒,因此,菜餚並不太重視。酒家料理,和一般民間「辦桌」的菜色差不多。有全席、半席,視客人人數而定。如果只是一、兩位熟客,廚房會配合客人的口味,以及喝甚麼酒,供應精緻小菜。
「叫庶婦」,分當番和番外,當番即按排班順序,番外是當番以外,隨個人喜好指名,價碼較高。坐番沒有一定時間,一次付費,可消磨一個晚上。庶婦錢,約在六十年前,肉臊飯仍區區幾毛錢的時代,當番的價碼就要五十元。
是否進一步「交易」,視客人和庶婦的興致而定。至於所謂的「飼庶婦」,或「包飼」,並沒有一定行情。如果庶婦是「老娼也綁權利」,得支付庶婦的收入。如屬自由身,「情理上」得負責庶婦的家庭開銷。飼庶婦,少說增加兩個高消費家庭的支出。可見,酒家也好,特種酒家也罷,多少人在那裡散盡家財,多少家庭成為問題家庭。酒家衍生多少人倫悲劇,製造多少政治、經濟、社會題。
光復後,開放特種酒家。民國四十一年,臺南市政府准許高賓特種酒家案,鬧出第一屆市議會,女參議員何崔淑芬、沈蘇諒辭職風波。侯全成議員支持兩位女議員,發表答市議會書後三人一起辭職。如果酒家有若何正面意義,這是酒家引伸的一段「佳話」。辭市議員,造就侯全成出任臺灣省政府委員。侯全成的的姪兒,侯書義說,辭職書的文采,中央非常賞識,當時的省主席嚴家淦乃聘侯全成為省府委員。
至於何謂酒家?還有酒家、菜店、食堂、飯桌也,如何區分?
日據時期的酒家,類似美軍協防台灣時期的BAR,或今PUB。
菜店,有曲先、女人唱戲、陪酒。日據時期,尤其二次大戰期間,宣傳戰地的艱難,呼籲民眾節儉,如經常上菜店,可能被警察責備。
食堂,是早年的稱呼,類似今小型餐廳。食堂販賣餐、飲,以料理為主。食堂有店面,比起飯桌也,設備較佳。 飯桌也,指的是小吃攤,或設備「比較」簡陋的小吃店,賣的多是家常飯菜。不少老臺南習慣到飯桌也吃飯,需求大,因此街上、市場,很容易找到飯桌也。像沙卡里巴、石舂臼、國華街的賊也市、東門圓環附近的飯桌也,歷史悠久,晚近,保安宮、夏林路一帶,都相當有名。(二○一八年二月)
- Feb 04 Sun 2018 07:25
五條港底風月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