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雜貨店,臺語稱「kam a」店,賣的是家庭必需品,像鹽、糖、豬油、花生油、醬油、麵粉、番薯粉、餅乾、汽水、菸酒、罐頭,還有肥皂、毛巾、牙膏、牙刷等等。早年,臺灣到處有「『kam a』店」,像筆者老家,臺南府城米街,長僅約兩百公尺,曾經有四家「『kam a』店」,「『kam a』店」幾乎是「三腳步一間(kham)店」。

 早年,到處「『kam a』店」,但,「『kam a』店」的「臺灣漢語正字」,卻一直被胡亂書寫。

 「『kam a』店」的「kam」,正確的用字有「匚+贛」、「贛去章,偏旁加木」、椷,以及蓋。「a」即「也」。「『kam a』店」,比較簡易的文字,即「蓋也店」。

 「蓋也店」,「蓋」的音義:

 壹:音四聲「ㄍ」,有多種字義:

 一、蓋,苫也,編茅覆屋。二、覆、蔽。三、屋蓋。四、容器口上之遮蓋物。五、加。六、猶尚。七、合。八、欲。九,害,割裂也。十、張帛。十一、車上禦雨之遮蔽物。十二、儀仗之一,以表威儀之尊。十三、蓋闕,闕疑也。十四、曷也、何也。十五、語辭,本然之詞、大略之詞、疑辭、語助辭、猶於是、猶或、猶乃、猶則、猶皆。十六、黑也。十七、姓。

 貮:三聲「ㄍㄜ」:

 一、戶扇。二、蒲席。三、何不,何不二字之合音。四、地名。五、姓。

 參:二聲「ㄏㄜ」,同盍,何、何不。

「蓋」的「臺灣漢語」音和辭有:

 gam,蓋到(tio),覆蓋到。

 ha,蓋不(m),為甚麼不。

 ka,蓋被,覆蓋棉被。

 kai,蓋,張帛也。蓋有二種,一者禦雨,二者表尊。

 kai,塗油漆曰蓋漆。

 kam,竹皮編成的盤狀器物或蓋子,及蓋也店的「蓋」。

 kam kai,掩蓋。

 ke,蓋,加也。 

 kua,蓋,容器之蓋也。

 kuai,蓋,澎湖西嶼有以器物之蓋為kua

 khamkhap,覆蓋,蓋章。蓋,姓也。

 「蓋也店」的「蓋 」被誤用,「也」則被誤為「仔」。

 也,《說文》:也,女陰也,象形。

 也,三聲「一ㄝ」,字義:一、女陰。二、語終之辭。三、句中語助辭。四、起下文之辭。五、猶者。六、疑問之辭,與邪、歟、乎同。七、表感歎之辭,同「哪」。八、猶耳。九、猶兮。十、猶焉。十一、猶矣。十二、盥器。十三、與「他」通。十四、同樣,同「亦」。十五、表文氣跌宕。十六、表數事連舉。十七、表已然,同「矣」、「了」。十八、表命令語氣,同「啊」。十九、表加重語氣,有「是」字意。二十、發語辭,用於字首,無義。二十一、姓。

 「也」的「臺灣漢語」音和辭有:

 壹:a:一、「也」粹(sui),尚稱美也。二、「也」呵(ho),嘆息聲。三、罵女孩「死chi a」,「chi a」即「雌也」。四、「也」得。五、今「也」日。六、是「也」。七、末(bo)「也」。八、人名語尾曰「也」,如「回也」。九、事物名之後每加「也」,如「運也」。十、專稱之後加「也」,如「伯也」、「叔也」。十一、完結加「也」,如「落花流水春去也」。十二、今語「的」,相當於「也」。十三、輕視語下多帶「也」。十四、「也」有。十五、去「也」。十六、「也」是。

 貮:e,語助聲,如是「也」。泉州音,每在呼人時在名字下加「也」。泉系以女人為女「也」。歌曲拖長時所發之聲有「也」者。有大「也」,有小「也」。「e tang」。「也」得、會當。是命「也」。

 參:he,也,歌曲開始或結束時拉長聲。

 肆:i,杯匜,古作「也」,酒器,柄中有道,可以注水酒。

 伍:ia,語助辭之終也,猶「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也得(tio),亦須,亦可。也,又也,「『也』知鄉信日應疏」。有「也」,無「也」。

 陸:o,呼人名時,下常加「也」,「白也詩無敵」。

 雜貨店、「『kam a』店」,或「蓋也店」,曾經「三腳步一間店」,遍及城市鄉間,目前幾乎被「超商」,或「便利商店」淘汰矣,民國六十九年開始營業的統一超商肇其端。七十九年,統一超商第五百家店開幕,八十四年第一千家,八十八年第二千家,截至一○六年底,全臺灣已經有五二二一家。除了統一的7─11,還有其他多家公司的連鎖便利商店,「蓋也店」不堪競爭,早已在民國八○年代初期快速退出市場。

 後記:本文主要參考:《臺灣漢語辭典》,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昭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