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近幾年來,臺南市政府舉辦不少大型活動,而且經費動輒數千萬;不過,這些活動和文化的積累之間,不盡然有一定的因果關係。
 文化,或所謂的文化活動,是一點一滴,日積月累,甚至是一個世代,或歷經幾個世代之後,才可能有比較明確的呈現。「文化學校」裡沒有速成班,遺憾的是,很多人可能等不及。
 文化的蓄積和呈現,經常是自發的,即使有意識的醞釀和操控,但,那也是整個時空環境已經成熟,得能順應而生的結果。強勢的外力運作,其回應,可能只是短暫的。當外力或財源,不再挹注,這些表象,很可能都將成為明日黃花。
 以臺南縣的鹽水蜂砲為例,政治力炒作之前,已經自然演化多少世代,成為有強烈地方力量支撐的民俗活動。抽離炒作,應該可以更自然、更可愛,亦避免刻意炒作而過度作態。
 然而臺南近年來的文化呈現,或文化活動,絕少自然演化者。至於,文化蘊蓄的期待,或許亦將跟著落空。
 如果可能改變,或更符合文化的自然演化,以及多面向的走勢,官方的手,抽出文化領域為宜,更免於指導文化,或文化其名,政治其實之譏。可見,動輒數千萬的「文化活動」,不也匪夷所思。
 根本之計,官方緊縮文化經費為宜,只掌控適度經費,小額補助就夠了。何況一般的文化活動,或文化工作者,要的並不多,一年幾十萬,他們就「皇恩浩蕩」了。想想,一場幾千萬的「文化活動」,光是零頭,就可以滿足多少文化人,多少藝文團體,可以有多少蘊蓄。(2004.05.1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昭明 的頭像
    昭明

    無式所文 ~

    昭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