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三十年前舊作《夕照赤嵌》將不定期陸續刊載)
幾歷滄桑劫。孤留赤嵌城。
有人談往事。到此悟浮生。
地迥雲山闊。時平峰火清。
不妨高堞上。欹枕聽潮聲。
──錢琦〈赤嵌城〉
跨上腳踏車,由小公園走民族路,東向奔臺南一中,一路高低起落,漸次爬升。費勁地踩踏板,經石舂臼、赤嵌樓,過忠義路,到民族路長老教會前,且略住,車子自然下滑。到了公園路遠東百貨時,再加勁,著力上中山路。過中山路,車子徐徐下行,不久,車速漸緩,再踩踏板,上博愛路(今北門路二段)。越過馬路,車子快速滑下鐵路地道。一過前鋒街,腳勁加大,一路陡坡,直抵臺南一中大門。近一中校門時,半途左轉,走育樂街,坡更陡,車速更緩,好容易到達勝利路。
沿勝利路,沿著樹幹挺拔、枝葉婀娜柔美的羅望子行道樹下,過小東門遺址,拆遷的小西門和近年被毀近半的臺灣府城垣殘蹟。經小東路地下道,左轉北門路,順著公園圍牆,右轉公園南路,越過公園路,走狹窄的北華街。北華街沿路多小巷弄。先是塑膠篷低掛,兩側攤販的菜市場(約三十年前,這裏是「兵也市」,曾經熱鬧非常),一路蜿蜒,些微下坡。一過山坡頭,坡度漸大,越忠義路,車子快速到達元和宮,大銃街。
由立人路(今西門路三段)北向,在民德國中前右轉公園北路,又是高聳的上坡路,揮汗淋淋越過公園口到了公園、臺南二中,附近的道路修路時已經墊高,路的兩側依舊是一片窪地。從開元陸橋前右轉北門路,左轉再回到小東路。經成功大學、中華路,一路猛踩踏板,到達四分子,接著網寮到了。到了網寮,眼前一路下坡,通往大灣而去。
掉轉車子,輕鬆回到中華路口,左轉往南,到後甲圓環。繞過圓環,向東走裕農路,到了慈幼高工,一看,眼前又是一路下坡,直通太子廟。
匆匆來去的這幾條道路,有的較陡,有的坡度較緩,有的一路向東爬升,有的雖然上下起落但也是向東漸高。事實上,臺南市中區及鄰近一帶東西向的道路都具有這個特性。這些道路恰好起自今天的西門路全線,南自大成路北到柴頭港溪的向東道路,自西門路一路爬升,直到勝利路附近,尤其是起頭的這一兩百公尺,落差相當大。道路的兩側,像:小北東帝士百貨公司斜對面、赤嵌街西側、大成國中附近……都是顯著的「斷層」。且走一遭高下懸殊的赤嵌街西側一探究竟。
從赤嵌街通往新美街的小巷道,起頭部分,地勢明顯下陷,尤其是赤崁街十五巷和三十九巷,有近一米半的陷落。十五巷由於路面寬,原來的階梯已經掩埋在水泥坡道下,以方便機車通行。三十九巷,寬僅容身,不宜於通車,仍舊保存一段窄梯。這種地形著實令人稱奇。
自西門路一路爬升,直到勝利路附近。
台南市中區及鄰近一帶東西向的道路,為甚麼都具有這種特性?
(一九九0年九月)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