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爾來,中學國文課綱有文言、白話之爭,筆者無意再探索其緣由,更無意湊熱鬧,不過,由於談論此一議題者,多忽略學習文言文的深層意義,且「風波」已稍事沈寂,乃僅就個人領會「為甚麼學文言」的心得嚐試解析:
中學國文課時研讀文言文課文,以及早年「文化基本教材」的《論語》、《孟子》,除了理解文本中的詞彙、語法、文章之美,以及義理,另一個緊要處是練就文言文的基礎訓練,提升語文能力之後,才可能有機會自修,廣泛閱讀中國典籍,汲取數千年來人類智慧的精華,萌生無邊無盡的人文因子,進而豐富 個人知識 、增長智慧、開闊視野、陶鑄情性……。此乃成就人之所以為人,充分、必要的基本訓練。
學習文言文,或更精準地說,中國經典的薰陶和蓄積,除了文、史、哲,乃至其他人文學科都是必須的,或功利地說,如此涵養對於很多領域,很多層次都大有助益。具備如此深厚的人文底蘊,在很多行業才會,或說,才比較可能有很多很好的可能,即便最艱深的理論物理,亦作如是觀。
教改「改掉」好幾代學生,「改掉」臺灣的機會;再去文言,去中國,以後也都「去了」。
面對當下的不堪,無奈之餘,套句老話: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2017.09.21. )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