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臺南第二高女用餐情形。(吳昭明翻攝自《圖像府城》)
    • 臺南第二高女校舍。(吳昭明翻攝自《圖像府城》)

     福安坑源頭附近有臺南女中,臺南女中的一些掌故,世人可能多不知。

     位在臺南市中西區的中山國中,校址是臺南女中前身,日據臺南州立臺南第二高等女學校原址。月前,中山國中校長侯志偉曾邀請臺南女中校友,攜手延續共同的歷史記憶。

     第二高女、臺南女中、中山國中有何共同記憶?有第二高女,當然有第一高女,加上光復初年,由於第一高女、第二高女曾經合併、遷校,一些往事和認知難免因為在短暫的時間裡,校名和空間的重疊,且幾次改變而混淆,何況中間還「穿插」了臺南市女,然則,這幾所學校之間的關係如何釐正?

     先談第一高女。日據時期,臺南第一高等女學校創立於一九一七年七月,創校初期暫借兩廣會館上課,會館原址在南門路舊警察局一帶,主要招收日本本國女學生。同年十月,今大埔街校舍落成啟用。

     臺南第二高等女學校創立於一九二一年六月,臺灣本島女學生約占三分之二。根據《南女校友錄》,創校初期應該也是暫借兩廣會館。一九二三年,位在今中山國中的木造平房校舍落成後遷到新校舍。二女高的校友,對校園的感情相當深。 

     光復後,第一高女大部分師生回到日本。第一高女南邊,相隔一條小路,今樹林街,有臺南範學校──已改制為臺南大學,南師校舍在二次大戰末期多半被炸毀,乃向臺灣省教育處爭取到第一高女校舍。校舍原本在第二高女,今中山國中的省立臺南第一女子中學校校長黃濬聽到消息後,在民國三十五年二月動員全體師生大搬家,進駐校舍精美的第一高女校舍,可謂「先占先贏」。 

     臺灣光復後,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將第二高女改為省立臺南第一女子中學,民國三十六年九月,第一、第二高女合併,改為省立臺南女子高級中學。

     第二女高原來的平房校舍曾做為臺南師範的學生宿舍,民國四十六年設立「臺南市立初級女子中學」。五十七年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改名為「臺南市立中山國民中學」。

     從日據到光復,臺南女中的校園和校名幾番改變之外,日據時期的教育方式亦值得著墨。

     拍攝於一九二七年的老照片是二女高學生晚餐景象,氛圍猶如佛寺過齋堂,生活教育可見一斑。一九二七年,適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承平時期,物資比較充裕,每人的餐盤上有七、八個壽司,可能還有一些小菜,對於一般女學生,份量應該足夠。

     強身才能夠強國,日據時期極重視體能教育,入學考時,除了健康檢查,還有跑一百公尺、跳遠、跳箱、單槓、投球等體能測驗,及格才能夠參加學科考試。

     民國三十五年,光復後第一屆省運會,臺南女中選手代表臺南市贏得田賽、徑賽、排球冠軍,籃球亞軍。次年省運,二百公尺接力打破全國紀錄,郭美麗、鄭淑貞、楊玉兒、陳惠英,代表台灣省到上海參加全國運動會。當時還有位選手王秀蓮,因故沒成行。王秀蓮是知名建築師,也是前臺南市長林錫山夫人。(二○一六年七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昭明 的頭像
    昭明

    無式所文 ~

    昭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