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四百年蓄積,臺南市原本是臺灣最具品味的城市。蜿蜒的巷道,以及密佈街頭巷尾的古蹟,羅列而成的濃郁人性格局,更孕育出府城人特有的氣質。
然而二、三十年來,由於人文涵養未能和經濟起飛同步,其間的落差,更導致府城風格丕變。不但臺南府城日漸淡入新都市的叢林,甚至,豐厚的歷史紋理,以及優雅的人文特質,都日趨快速的汨沒於物化的洪流中。
「臺南廿一世紀都市發展協會」有見於此,乃發願力挽府城於物化的洪流,且有心恢復府城的榮光。而廣植鳳凰木,重建鳳凰城,則是邁向榮光的第一步。
鳳凰木是在一八九七年,日據初期引進台灣的。夏日,遍城蔽天的火鳳凰,正是多少「老臺南」魂熒午夜,歷時長新的情境。
遺憾的是,約三十年前,盲目的重商情結,縱令府城街道上的鳳凰木砍伐殆盡。而建構臺南形象的一個重要因子,遂隨之拭去。
發起種植鳳凰木運動,除了重綴府城風格,而且鳳凰木定居臺南,明年將屆滿一世紀,為了幫--老鄉親鳳凰木慶生,「臺南廿一」將邀請一千位府城鄉親,一人栽種一棵鳳凰樹苗,之後,還請一起呵護你我手植的小樹苗,待五年、十年之後,又是滿城茁壯,華蓋般的火鳳凰。(一九九六年。《告府城同胞書》)
後記:當年筆者提議重新廣植鳳凰木,曾直接和當時的市長施治明對談,他接受筆者建議,在臺南市種植數千計鳳凰木。但,種植的是成樹,因此,不但多數沒能長出華蓋般的壯美樹冠,且不少樹型醜惡。失去一次大好機會,非常可惜。
筆者一直主張,種植小樹苗。小樹苗不必花錢購買,可以自己用種子培育,不花錢。種鳳凰木小樹苗才可能成長出健康、挺拔的鳳凰木。近幾年來,好友楊淑芬,比筆者更有心,已自己培育不下百棵鳳凰木小樹苗,種植在大南門、湯德章紀念公園、運河邊、臺南公園,以及多所學校。愛護府城的友朋們還將持續種植鳳凰木,種回臺南的特色和榮光。(2017.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