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安路地下街施工中,照片中央,低矮房子是水仙宮市場。  (吳昭明攝於九○年代)

       

     位在臺南市中西區大西門外的水仙宮一帶,曾經是臺灣最重要的碼頭區,也是臺灣對外貿易的核心區。水仙宮的地位,乃至人文積累之豐富可以想見。

     清中葉,臺江逐漸陸化,府城城區有「五條港」即五條主要航道,聯接今民權路四段南側的舊運河,以維繫城區的航運機能。約略在「五條港」時期,類似今貿易商同業公會的「三郊」總部「三益堂」,成立在水仙宮旁,可見水仙宮一帶當年在台灣對外貿易的意義。

     三郊長年的主要作為,除了浚渫航道、調解糾紛、裁決斤兩升斗之爭之外,還有一個頗有人情味的公益活動,除夕夜在水仙宮前通宵演出「避債戲」。

     債「不欠過年」,一般人有在除夕之前還清欠債的習慣,但一些還不出錢的,不知如何面對除夕夜上門的債主。恰在除夕夜公演的「避債戲」,從名稱就可以了解,是為了「避債」而「演戲」給還不起債的人看戲,好避債。欠債的人到廟口觀賞「避債戲」,債主上門索債找不到人,即便找到廟口,看到欠錢的人就在棚下,心裡有數,債,等過完年,初五以後再說吧,於是有「微二九」之稱。「微二九」頗有人情味的習俗,在二次大戰末期,因美軍「B29」轟炸機轟炸台灣,遂有將「微二九」諧音為「B29」的。

     日據時,三郊因產權糾紛,一九四一年,經臺南州知事出面「斡旋」,三郊所有房地產竟併入「臺南商工會議所」,之後,還標售三郊管理的一些廟宇,包括位在今忠義路的溫陵媽廟,以及位在民權路一段的義民祠,接著還要標售大天后宮及水仙宮,剛好有後來以府城文史著作出名的石暘睢,帶著當時台灣總督府文教局調查官宮本延人到大天后宮參訪,石暘睢告知宮本原委後,宮本出面擋下,得能留住大天后宮和水仙宮,不過,其他三郊所有的房地還是全被拍賣。

     至於水仙宮兩百年風華,二十世紀竟起風波。由於海安路拓寬,導致水仙宮的榮景淡去,夢魘持續到二十世紀末。(二○一七年六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昭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