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臺南臺地
臺江的形勢,「一鯤鯓沙磧浮海上,西南一道沙線,遙連二鯤鯓至七鯤鯓,以達府治;灣轉內抱,北與鹿耳門隔港犄角,如龜蛇相會狀。」(《臺灣志略》)
臺江成就臺南或當時的「臺灣」在十七世紀航海史上的至高地位,不過,其時臺灣西岸除了臺江仍有不少良港,像今基隆,「康熙庚申十月,僞鄭毀雞籠城。雞籠係海嶼……其澳堪泊百艘。先時,呂宋化人裔占據此城,與土番貿易;因出米稀少,遠餽不給,棄去。後紅毛及鄭成功據臺灣,皆不守。」(《重修臺灣志》引《海上事略》)
歷史舞臺之所以登臨臺南府城,先民在今臺南府城落腳,或是「地理」的因緣,歷史的必然吧!
「土地」的擇定,從首府、官廳、府邸,一直到住家,古文明都祈求天地神靈定奪,而且有一套深微的理論基礎。試以三千六百年前商代甲骨文為例,甲骨上的卜辭,內容涵蓋天象、祭祀、征伐、農耕,以及畋獵等等,幾乎每事問。如此風尚披靡下逐漸發展出綿密的易數、占卜、陰陽五行,乃至命理、堪輿之學。然則四百年前先民落腳赤嵌、臺南,除了優越的地理條件,很可能訴諸堪輿──明鄭參軍陳永華就是此中高人。「陳參軍永華……成功常語子錦舍(鄭經)曰:『吾遣以佐汝,汝其師事之』。成功既沒,鄭經繼襲,以永華為參軍……一日(永華)命家人灑掃廳事,內設供具,扃閉甚嚴……居無何,告其家人曰:『上帝命吾宰茲郡,將以明日往』。詰朝,端坐而逝。」(《重修臺灣府志》引《偽鄭逸事》)
府城「地理說」,試以魁斗山和文廟為例,「魁斗山在邑城南。其脈自東南來,至正南陡起三峰,狀若三台星,為府學文廟拱案;又蟠屈蜿蜒,以至西南,勢若內抱,形家所謂『下砂』者是也。」(《續修臺灣縣志》)
「文廟案山的三台大約位於現今台鹽到水交社一帶幾座山丘,這幾條脈向西南延伸到南山公墓,為府城龍砂拱衛」。(吳明憲)水交社、南門路東側,今勞工育樂中心一帶,早年有美軍俱樂部。民國七○年代以前仍是小山巒,路邊營區裡有小峭壁。
歷史舞臺的府城,二十世紀之前的三百年是臺灣政經文化重鎮。「最溫馨的城市,最平安的府城」,民國八○年代,臺南市政府曾經貼著這則標語。平安、祥和的府城,不但人傑,人傑亦印證地靈。
地靈的府城,城區位在臺南臺地,以及臺地西側邊坡,一直到今西門路臺江邊。之後,還加上部分臺江陸化之後的場域。
臺南臺地東緣是大灣低地。東門路、裕農路、小東路往東越過中華東路,一路斜下到高速公路就是大灣低地。過高速公路地勢依然斜下,今崑山科技大學一帶是鯽魚潭故址,學校裡的崑山湖是鯽魚潭遺址,「鯽潭霽月」是當時的臺灣八景之一。東門路清風莊西南,崁腳一帶,道路南邊,早年有峽谷地形。
臺南臺地最高處在復興國中、三分仔一帶,往西,臺地的高度逐漸下降。今勝利路邊是臺灣府城垣,勝利路南端有東門城,府城垣在此往西轉。勝利路鄰近小東路有小東門,城垣從小東路一帶往西、西北圈圍城區。
臺南臺地從北門路、公園附近向西斜下是臺江邊坡地形。小公園附近,西門路西側的粗糠崎是當年臺江潮汐臺。城區過臺江到安平的渡頭在大井西邊,西門路、民權路附近。隨著臺江陸化,渡頭逐漸往西移。由東向西:水仙宮、接官亭、海安宮附近,都曾經是鎮渡頭。
城區一帶由於德慶溪迂迴曲折,漫流、切割臺南臺地,因此向西斜下的地勢,起起伏伏,不少地方高低差超過兩層樓。如此地貌,以及蜿蜒的德慶溪,對於街區自然成型,乃至城市發展,有決定性影響。
以府城為鳳凰城,可能晚近才出現,還有標舉城區七丘的,但舊志可能只有「魁斗山」、「山仔尾」和「山川臺」。「臨水夫人廟在寧南坊。今移在東安坊山仔尾」(《續修臺灣縣志》),以及「闤闠之境:東至山川臺」。(《重修臺灣縣志》)
相對於府城的陽基之地,臺南臺地西南緣有南山,竹溪下游和多條支流,逶迤盤繞,一重山一灣水,山水環環相抱,是先人安居之地。南山、城區,陰陽之間,兩相呼應,頗有可觀。
(圖說:臺江邊屎山也。)
(圖說:臺江潮汐臺。)
(圖說:大菜市西南,日據時依然臺江潟湖地形。翻攝自《圖像府城》)
(圖說:臺江邊坡地形。翻攝自《圖像府城》)
(圖說:臺江邊坡地形,米街通赤嵌樓巷弄。)
(圖說:臺江邊坡地形,公園北路地景。杜美華攝)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