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南山,稍留心,一路可以看到許多鮮活、珍貴的人文。試舉一端:民國一○七年十二月九日,為了守護南山,隨龍脈學者吳明憲老師走訪南山,在南山馳道旁看到一方民國戊申年立的「明經進士鍾公」墓碑。

 何謂「明經進士」?

 清朝的科舉制度簡要說,分三級:院試、鄉試,以及會試、複試、殿試。

 縣試和府試及格的稱童生,院試每三年舉行兩次,童生通過院試成為生員,俗稱秀才。第二級鄉試,三年一次,子、卯、午、酉年在省城舉行,通過的即為舉人,可以考進士,也具備當官的資格。第三級,會試,三年一次,鄉試次年,丑、辰、未、戌年在北京舉行,由禮部主持,錄取者稱貢士。貢士參加皇帝派員主持的複試,複試一般沒有落第的。殿試在太和殿舉行,由皇帝親自主持,通過殿試才取得進士稱號。殿試之後依成績分三甲,一甲三名,稱進士及第,第一名狀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二甲六、七十名,稱進士出身,三甲稱同進士出身。

 至於「明經進士鍾公」,明經是貢生的俗稱,秀才中成績優異被選入京師國子監讀書的稱貢生。貢生分:副貢、恩貢、拔貢、優貢、歲貢、例貢。「明經進士」是貢生的雅稱,南山馳道旁墓碑,「明經進士」主人鍾公的名字不清楚,查閱《臺南市志稿人物志》鍾姓明經,比較可能的是「表參拾捌:歲貢人物表」,214鍾召南,府學,咸豐八年(一八五八年)貢,粵籍。228鍾召棠,府學,同治五年(一八六六年)貢,粵籍。232鍾有容,府學,同治八年貢,粵籍。236鍾元瑛,臺灣學,同治十年貢。到底是那位,待確認。

 南山有足多值得深入探索、解讀者。除了豐厚、珍貴的人文蘊蓄,更緊要的是南山是先人安居的地方,和府城共生共榮,迫遷南山,不但除去府城的根,糟蹋先人的土地正義,徒然攪得生者、死者都不得安寧。

 如此南山,政客、官爺剷得下去?

 我們在,羅馬就在! 

 後人不放棄,先人不離去。(2018.12.1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昭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